□成都商報評論員
  日前,成都市投資工作專題會議舉行,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黃新初發表重要講話指出,成都要穩增長,尤其需要用好投資這一“壓艙石”和“頂梁柱”;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,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擴大投資的系列決策部署,堅持以投資為重心組織經濟工作,向投資要增長、要質量、要效益,努力促進我市經濟科學發展、領先發展。
  在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下,在穩增長作為當前經濟工作首要任務的背景下,在成都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全省“首位城市”,要繼續當好全省和全國發展大盤子里“求進”、“快進”積極因素的使命要求下,歸根結底在成都經濟要科學發展、領先發展,要推進城市現代化國際化進程的自身追求下,投資的重要性都愈加凸顯。
  成都要穩中求進,就必須向投資要增長。
 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,有一種聲音認為,投資不再重要。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和偏見。的確,中國需要由外需拉動轉向內需拉動,但不要忘記,投資需求也是一種內需。投資和消費相輔相成,而非截然對立。經濟學家林毅夫就認為,中國經濟增長仍將由投資驅動,沒有投資保障,勞動生產率不提高,增加消費就成了無源之水。在加速推進的城鎮化進程中,產業升級、基礎設施建設、民生工程等,都有巨大投資機會。
  正因為這樣,中央和省委都反覆強調,要把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關鍵。對成都來說,作為西部內陸城市,改革開放以來本來就存在著投資相對偏弱的歷史欠賬,當前急需補上這一課;特別是在成都外需占比偏小且增長乏力、擴大消費又需要較長過程的情況下,投資無疑就是穩增長的“壓艙石”和“頂梁柱”。
  成都向投資要增長,當然是要更好的增長,即用更優化的投資,要更高質量、更高效益的增長。
  經濟發展方式要轉變,產業結構要調整,不是不要投資,而是要更優化的投資。調結構,不僅是要調存量,更要調增量。正因為有的產業結構落後,就更需要新增的投資來優化產業結構。這就對當下的投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即要從產業鏈中低端投資向產業鏈中高端投資轉變,要從外延型投資向內涵型投資轉變,要從分散式投資向集群化投資轉變,要從重生產性投資向生產性和非生產性投資並重轉變,要從一二圈層投資為主向全域協調投資轉變,從而帶動城市空間、產業、生態、管理和城鄉形態的轉型升級。
  成都必須向投資要更好的增長,關鍵在於用誰的投資來要增長。
  一些人對投資重要性的懷疑,很大程度上源於對舊的經濟增長模式的懷疑。舊的增長模式,正是過於倚重政府投資,如今難以為繼,並受到詬病。但是我們不能潑髒水,連嬰兒也潑掉了,投資的重要性仍然不容置疑,只不過投資的主體要從政府向社會和民間轉變,要讓市場更多地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。因此,要深入促改革,釋放各類投資主體活力。而政府投資,要起到“四兩撥千斤”的帶動作用。從根本上講,讓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充分涌流,由市場決定投資的來龍去脈,才能調整產業結構,促進經濟轉型,帶來更高質量、更高效益的可持續增長。緊轉02版
  (原標題:穩增長投資就是“壓艙石”和“頂梁柱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xtlrayvshl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